宫颈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过程往往伴随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手术作为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手段,虽然能够有效切除病灶,但术后腹部隐痛却成为许多患者难以忽视的症状。那么,宫颈癌术后腹部隐痛,腹部隐痛是何原因?
从中医角度来看,宫颈癌术后腹部隐痛并非单纯的外伤之痛,而是由于手术创伤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认为,手术过程中的创伤会耗伤人体正气,导致气血亏虚,经络瘀阻,从而引发疼痛。此外,手术还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运化失常,进一步加重腹部隐痛的症状。
具体来说,宫颈癌术后腹部隐痛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会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术后恢复期间可能会出现轻微疼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加剧,则可能与手术创伤较大、恢复不良有关。
气血亏虚:手术耗伤正气,导致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疼痛。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症状。
展开剩余77%经络瘀阻:手术创伤导致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疼痛。患者可能伴有局部肿胀、瘀斑等症状。
饮食不当:术后饮食不当,如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腹部隐痛的症状。
针对宫颈癌术后腹部隐痛,中医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及疼痛特点,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这些方剂往往包含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的药物,如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术后疼痛。
此外,中医还注重情志调养和饮食调养。情志不畅可影响气血运行,加重疼痛感受。因此,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指导其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相比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宫颈癌术后腹部隐痛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不仅注重症状的缓解,更注重整体调理和病因治疗。通过中药内服、情志调养和饮食调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中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宫颈癌术后腹部隐痛的症状,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心理调适。同时,中医治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更适合长期调理和康复。
出身于中医世家,《袁世医方》第八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在先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三联平衡”理论,帮助了一位又一位海内外肿瘤患者,且自2000年至2017年十余年间,先后举办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为其他正在努力奋战的患者增强抗癌信念,提高治癌信心,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宫颈癌真实案例分享:
李某某,宫颈癌,2016.8.24,山西长治人
2014年,患者因一些妇科症状被怀疑癌症,8月份做了“宫颈癌根治术”,并在术后配合放化疗,治疗效果非常不错,很快便恢复了正常生活。但没想到术后两年复发了,2016年8月,经长治市肿瘤医院确诊,“宫颈癌复发,双肺转移半月余”。医院给出的建议是放疗,可家人已经体会过一次复发的苦楚,始终不太放心。于是在放疗第5次后,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希望配合中医治疗。2016年8月24日初诊,患者状态较差,走一会就累,胸闷、气短、咳嗽,口中有异物,吐血痰;进食差,无食欲、腹胀、反酸、烧心;左肩及下腋疼痛,夜间会加重,需吃止痛药控制。服药后,症状开始缓解,疼痛减轻,体力也比以前强了,明显能感觉到身体在恢复。到2021年4月11日回访时,一问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一直说:“没有不适,就想和袁院长说说话!”2023年4月18日再次回访,患者依然情况良好。
宫颈癌术后腹部隐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发布于:河南省下一篇:没有了